29日,云南省纪委通报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等人的违纪违法问题和案件查处情况。
2014年9月10日,经云南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省委主要领导同意,成立了“9·10”专案组,对涉及王天朝等人的腐败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经查,2004年至2014年,王天朝利用担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职务之便,在工程建设、医疗器械和药品试剂采购、人事任命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他人现金贿赂共计4500余万元,收受价值84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车位100个,两项合计1.29亿元。此外,王天朝本人还交代收受礼金150万元。
“9·10”专案是一起典型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问题,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危害严重、影响恶劣。涉案人员除王天朝外,还涉及部分处、科级干部、医疗专家和私营企业人员。目前,已初步收缴涉案款2000余万元,暂扣涉案房产100套、车位100个,王天朝等主要涉案人员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早前报道1:
收100套房的王天朝曾主动为白恩培组建领导保健组(2015-04-28 政知圈)
4月27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贪腐案在最高检的新闻发布会上被提起,其中有两个“100”在案情描述里显得格外醒目。2005年至2014年,王天朝利用担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医院基础工程建设、医疗设备采购、医生岗位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共计现金人民币3500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 两个“100”将王天朝的违法情形勾勒出来,这名医疗系统中的“蛀虫”到底如何中饱私囊,又是如何被查出的?
去年8月初,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公示栏贴出王天朝的任前公示。而早在7月底,云南省委组织部曾发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王天朝位列31人中的第一位,拟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省一院的医生们都以为院长即将升迁,由副厅级升任正厅级。但公示期结束后,王天朝仍迟迟没有调离。9月10日还有工作人员看到王天朝到医院上班。 一天后,即2014年9月11日,中央纪委网站通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3分钟后,云南省纪委官网也发布了这一消息。 即将升迁的王天朝,没有等来职位调动,却迎来了自己仕途的终结。 在那份任前公示公告的最后,标明公示时间为2014年7月29日至2014年8月4日,“如对被公示人有意见或举报,请向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反映”。
据云南省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透露,王天朝的问题,正是在公示期间被人举报的。省纪委在掌握一定线索和相关证据后,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建议,此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不再适合提拔任用。 曾为白恩培组建医疗小组2004年底,王天朝出任云南省医院院长,执掌该院长达十年。
早前报道2:
云南一医院院长收受100套房和现金3500万元(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5-04-27)
今日上午10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检察机关2015年第一季度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有关情况。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徐进辉局长、渎职侵权检察厅李文生厅长、新闻发言人肖玮出席发布会。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徐进辉说,今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7556件9636人。其中,贪污贿赂五万元以上、挪用公款十万元以上的大案6649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贿赂犯罪要案907人,厅局级以上干部156人。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徐进辉说,今年以来,检察机关查办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受贿一案。2005年至2014年,王天朝利用职务之便,受贿共计现金人民币3500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8000余万元的房产100套、停车位100个。
王天朝简历:王天朝,男,汉族,1957年9月生,在职博士,中共党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2014年9月11日,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1975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主任,龙云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昆明理工大学昆华医学院院长等职。现任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经研究,该同志拟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2014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3月,免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职务。
延伸阅读:
昆华医院院长王天朝提拔前落马(云南信息报 2014-09-12)
正坐等升迁的王天朝,在本月迎来自己仕途终结的“噩耗”。2014年9月11日9时1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3分钟后,云南省纪委、监察厅官方网站也发布了这一消息。这是一名曾留学美国的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任上,已整整10年。颇具戏剧性的是,1个多月前,王天朝还曾被官方拟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如果不是中纪委官方网站的这则短消息,昆华医院的医生们一度以为院长将平步青云,调离昆华,从副厅级升至正厅级官员。一名细心的医院职工告诉云信记者,8月初,医院的公示栏曾贴出王天朝的任前公示,但公示期结束后,却迟迟不见王天朝调离。
昨天,先后有3名昆华医院工作人员向云信记者证实,9月10日还曾看到王天朝到医院上班。昆华医院职工头天还见王天朝来办公室1939年4月1日,云南省立昆华医院正式开诊,这是云南省最早的中国人自办医院,即现在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而在云南,当地人一直沿用旧习,继续称其为昆华医院。这是一家在云南颇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如果不是中纪委官方网站的一则短消息,昆华医院的医生们都以为院长王天朝会平步青云,调离昆华,从副厅级升至正厅级官员。
昨天上午9时15分,中纪委官方网站发布相关消息后,短短数十字的消息立刻在昆华医院“炸开了锅”。刚上班不久的医生们私下快速传递着这一消息。上午10时许,记者采访该院职工时,有人正忙着打开中纪委的网站查验消息的真伪。先后有3名昆华医院工作人员向云信记者证实,头天(9月10日)还曾看到王天朝到医院上班。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曾在10日上午看到王天朝于11时左右进入其办公室,但很快就离开了,之后便没再回来。主政昆华10年有医生认为昆华发展滞后这个月,王天朝正好满57岁。生于1957年的他,18岁就参加工作。在近40年的工作生涯中,王天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医药系统工作。他从普通医生做起,后历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主任,龙云医药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办公室主任,省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昆明理工大学昆华医学院院长等职。2004年11月,王天朝再次调回昆华医院,正式担任昆华医院院长,并长达10年。接近王天朝的知情人士说,王天朝学历高,业务能力很强。
公开资料显示,他1992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医学院并获医学管理硕士学位,是美国加州大学在读医学管理博士、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医学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医学教育研究》等刊物编委,并主编过《光辉的历程——云南卫生五十年成就特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等专著。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3日,鲁甸发生地震后,王天朝还曾带领医院的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治伤员。不过对于老院长的落马,一名受访医生表示“既不吃惊也不意外”。这名见证了王天朝“掌舵”昆华10年的医生认为,王天朝主政昆华医院10年之久,但昆华医院在这10年间发展缓慢、滞后,尤其与同级别的云大医院相比,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在一些事关职工福祉的方面,也多次感到“领导很少站在职工角度为职工考虑。”省委组织部证实王天朝在公示期间被举报在担任了10年昆华医院院长后,王天朝的仕途出现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今年7月底,他被官方拟任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仅1个多月后,中纪委网站突然宣布了王天朝仕途的终结。如果不是中纪委官方网站的这则短消息,昆华医院的医生们都以为院长王天朝将平步青云,调离昆华。从副厅升至正厅级官员。一名细心的医院职工告诉云信记者,8月初,医院的公示栏曾贴出王天朝的任前公示,但公示期结束后,却迟迟不见王天朝调离。一个有“问题”的官员,为何官方还曾意欲提拔?省委组织部一名主管此事的工作人员昨天向云信记者证实,王天朝在公示前并未发现存在问题,而是在任前公示期间被人举报后发现有问题的。云信记者了解到,省纪委在掌握一定线索和相关证据后,向省委组织部提出建议说,此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不再适合提拔任用。
记者注意到,云南省委组织部向社会发布相关省管干部任前公示的时间是7月29日,当天一共公示了31名省管干部,在这份任前公示名单中,王天朝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公示时间是7月29日起至8月4日止。换句话说,王天朝正是在此期间被举报的。深度阅读贪腐官员被调查前的异常信号:耐人寻味的仕途“中转站”记者根据国内案例梳理发现,组织部门在处理“带病”官员的惯常手法:如若发现某一手握重权、主政一方的地方主官存在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且需要对其展开调查时,组织部门通常会将其从重要的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上调离,平级调动至省直一个不太显眼的机构,然后,再“下手”对其展开调查。与之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另一种现象是,这两年,一些从地方“一把手”调任至人大、政协系统担任领导的官员,也成为落马的高频岗位。如何分辨这两者的差别呢?最重要的区分指标就是,观察被调任官员的年龄。通常而言,被调往人大、政协系统担任领导的官员,多是因为年龄“到线”的原因;而被调往相对“冷门”某一部门任副手的官员,如果是年富力强的人,则是极明确的信号。一旦符合后一特征,极有可能是官员“带病”、且有可能遭组织或纪委部门调查的征兆。这从另一个落马官员的案例中也能得到清晰展现。
2012年6月,50岁的南通市副市长沈振新,被调任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仅过了1个月,沈就被江苏省纪委双规。那么,组织部门为何不就地查处贪腐官员,而是要将其调往他处一个闲职后再加以查处呢?据组织、纪委系统的资深人士向记者介绍,这主要是基于查办案件、减少震荡等多重考虑。一是,这类官员多主政一方,在其主政地,多有异常复杂、盘根错节的利益和人际关系,官员之间相互包庇、订立“攻守同盟”以及通风报信的概率较大。为了减少调查的阻力,减轻举报人和证人的压力和顾虑,把“问题官员”先调虎离山,不失为一条更可行的捷径。其次,将可能或者涉嫌存在问题的干部调离,是正常的组织人事决定,通常不易引起相关官员的狐疑、抵抗。在经过组织初步调查了解后,如果发现被举报官员问题并不严重,那么,这种异地调动,对干部构不成打击,也能减少其压力;如果其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而仅仅是违纪,那么,对这样的干部也算进行了“敲打”和预防、提醒。因此,这样的安排“可进可退”,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一些无辜的干部不被冤枉,也有利于坚决查处贪腐干部。耐人寻味的仕途“中转站”,成为宦海生涯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