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余个小时的全力抢救,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岗位和事业。这位年届六旬的退休医生无辜被害,让他所在的行业再次陷入集体悲恸和愤懑。
凶手在施暴后跳楼自杀,他的身份、作案动机都尚未查明,但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却迫不及待地将其同医患矛盾、医患纠纷联系到一起,认为原因是在20多年前的一次手术中,陈医生“弄坏”了行凶者的一颗牙齿,并以此来反思医患和人性,博人眼球。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起影响恶劣的、性质极端的刑事案件,而这种极端案件则有可能发生在社会中的任何行业和领域。近一段时间以来,多起与医疗相关的新闻事件频频刺激着各方舆论敏感的神经,如果大家屡屡有意无意地掉到定式思维的陷阱里,反复撩拨本就不够稳定的社会情绪,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任何好的影响。
几乎无需付出代价的恶言恶语和泛滥的猎奇心态,导致网络环境总会过度放大极端的行为和言论。此次事件后,也确实有人不惧暴露自己的无知无德,为凶手的残暴行径“拍手叫好”,但这绝不是主流民意的表达。
陈医生辞世后,很多人在网络世界里“系”上了黑丝带,在这些人里,除了众多的医者同仁,还有很多普通人、陌生人;现实中,上千名市民在当天自发组织起来,甚至有人为此专程从中山、东莞赶到广州,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除了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也传达对暴力的谴责。医院门前和英雄广场上燃起了一支支蜡烛,也燃起了一束束理性的光芒。
理性看待医患关系和暴力伤医事件,要以事实为依据表达诉求和意见,抛弃偏见,维护正义;要树立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任何一个公民的人身安全都应该得到保障的基本理念,谴责暴力,尊重法律;要共同创造和维护安全有序的医疗秩序,让患者舒心就医,也要让医生安心看病,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暴力伤医、杀医事件频发以及相应的极端言论,反映了社会不理性甚至戾气蔓延。包括医疗环境在内的社会秩序属于我们每个人,需要每个人、每个机构和部门,以更理性的态度、更积极的行动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