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医院合并后,前身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销了。
两家“百年老院”合并组建成三甲医院 7月14日,汕头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局)发布公告,同意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销。 图源:汕头市卫健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不存在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重新亮相。 早在2024年9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合并组建汕头市人民医院,并正式运营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同年10月,汕头市人民医院成立并正式亮相。 据悉,汕头市人民医院定位为“大综合、强专科、应突发、重科研”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院区占地面积约210亩,总建筑面积29.69万㎡,规划设置1800张床位。 汕头市人民医院开业后,原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停业,汕头市人民医院实行一院两区,原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金平院区,继续为辖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汕头市人民医院也由此开启汕头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金平院区“一院两区”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深度融合的两家医院,均是百年老院,且各具特色,享誉潮汕。 官网信息显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63年创办的汕头福音医院,1953年改名为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医院开设病床650张,编制床位1200张。 而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始于1878年的益世医馆,此前是肩负粤东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三级综合医院。 新一轮整合持续推进 多地公立医院掀起“合并潮” 类似汕头市两家公立医院全面融合的案例近年来并不少见,据了解,就在今年6月,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卫健委发布了《组建霍邱县人民医院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公开及意见征求》,根据公告,霍邱县医疗卫生资源将进行大幅优化整合,两家公立医院名称或将成为历史。 公告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决定对霍邱县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撤销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霍邱县人民医院,为正科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学科分设”运行模式,不再保留县一院、县二院牌子。 今年4月底,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也宣布合并整合,重新组建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据悉,一院和三院均为三级规模综合性医院,建院也均已百年。合并后的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床位将增至1200张。 这两家医院曾于2011年成为洛阳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由政府办公立医院改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而后又于2018年和2019年先后再次迎来改制,恢复成为公立医院。 在妇幼领域,今年4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与杭州市儿童医院宣布合并,成立了杭州市妇幼保健院。 在上海,同样也出现了医院合并的现象。2024年5月,上海市卫健委批复同意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与上海公惠医院合并,成为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上海市公惠医院),按三级康复专科医院标准转型建设。10月,静安区人民政府还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了签约共建暨附属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筹)揭牌仪式。 除公立医院外,非公医疗机构也在合并中寻求发展。今年5月,北大医疗集团宣布,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合并,组建北大医疗鲁中医学管理中心(总院),合并后开放床位总数达到了1700张。
全国医院集团化潮来了! 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在霍邱县两家医院官宣合并前,当地政协委员就提交了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科学整合的议案。霍邱县卫健委答复称,为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大型医疗设备等重复性投入建设,解决当地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分散、大而不强、重点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该县正在积极推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工作。 实际上,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始进入医疗资源优化整合阶段。此前,全国多地曾下发政策鼓励医院集团化发展,政策的推动自然是医疗集团发展的助推力量,但究其根本,大医院扩张趋势下小型医疗机构的经营困境,才是医院合并的真正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集团化办医或是大趋势。不同医院的整合,抱团发展,既有利于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统筹解决区域内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有利于不同医院间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大于2的整合效应。 对于牵头医院来说,整合后,部分专科可能得到增强,缓解区域内部竞争压力而增强对外竞争优势,留住更多本地外转病人;对于被整合医院来说,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医疗和管理水平可以得到快速提升,弥补过于专科化医院存在的短板;更深远层次的,可能会改变当地的医疗格局。 医院集团化发展有诸多优势,但是对于医院集团内部,也存在管理方面的挑战。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医院集团内部存在医院等级、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为避免管理方面的混乱,医院集团需要进一步明确医院集团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化的集团化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医院文化,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