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三明医改成绩单“亮相”!国家卫健委最新透露,医护编制与薪酬迎新变化

2025-07-01 04:49
来源:华医网综合整理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作者:

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云南省推进医改的经验做法。

图源:国家卫健委


医改云南实践:

创新实施“编外院长”制度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王学勤介绍,医改的云南实践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创新实施“编外院长”制度,要求州、县党政“一把手”挂钩联系本地区薄弱医院。

二是坚持优化投入保障机制,

将资金用在医疗卫生紧要处、急需上

“十四五”以来,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11%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持续降低,仅占26.9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带动,

有力推动重点改革落地见效

聚焦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现在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已经占到了34.1%,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不断巩固提升。


统筹编制资源使用,创新设置“省管县用”编制管理机制,支持三级公立医院人才下沉服务能力薄弱县级医院对口帮扶,现已下派医疗人才1500名。去年,又针对医疗人才不足,出台“银龄医师”行动计划,已经吸引1540名省内外退休医疗卫生人才到云南州(市)级以下医院行医执业,有力缓解了基层人才紧缺这一多年难题。



玉溪市:近10年投入了92.2亿元 ,

创新建立“市聘县用”对口帮扶机制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江辉介绍,一直以来,玉溪始终以解决老百姓就医急难愁盼为目标,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保持卫生健康投入稳定增长,切实履行好政府办医责任,“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了92.2亿元用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补助同比增长18.75%,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达到了13.3%;


三是高位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编制管理改革,全市统筹建立县域医共体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医共体内人员实现柔性的流动,试点开展了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改革。创新建立了“市聘县用”对口帮扶机制,新增第一批专项编制54人用于2家三级公立医院派驻帮扶的县级医院,下沉人员财政每人每月补助3000元。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三个结构性调整”,医务人员工资中固定收入的部分占比提高至52.4%,市县公立医院平均工资差距缩小22.25%。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近年来,玉溪市全面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实现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资金可持续。

一是“腾空间”,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采,释放调价空间。


二是“调结构”,向技术服务倾斜,体现医疗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坚持以调结构为主、调增量为辅,上调主要向儿科、精神、妇科、中医、病理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倾斜,技术劳务占比60%以上的项目是优先调,下调大型设备检查和化验项目价格。


三是“保衔接”,强化多维度保障,确保调价平稳地推进,不增加群众负担。


楚雄州:

近3年卫生健康支出占比保持在10%以上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长张文旺介绍,在深化公益性改革、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楚雄州人民医院坚持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一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

如完善医院财务、人事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重点向高风险、高强度、人才紧缺、业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和科室倾斜;设置特殊岗位绩效,比如说对急诊、儿科、感染科等体现社会效益、工作风险强度高、压力大的科室人员发放,月均绩效增加10%,调动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性。

二是努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全面推行DRG付费和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改革,2024年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超过10%,平均住院日下降0.67天,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三是持续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推出“一站式”“床旁结算”服务,弹性开设午间、夜间、延时及节假日专家门诊,提供多途径、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门诊等候时间大幅度缩短,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新平县:设立医共体“编制池”,

投入11.2亿元夯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委书记雷双菠重点介绍了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工作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全县的“一盘棋”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投入11.2亿元夯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县级财政每年还安排200万元设立卫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坚持管理同质,建立管理“一本账”

设立医共体“编制池”,人员实行统筹管理,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较改革前提高8个百分点。精简整合总医院三个院区领导班子及行政后勤的力量,每年节约人力成本500多万元。统一财务资产管理,设备按需无偿调拨使用。同时,统一药品耗材采购,采购成本下降17.2%。

三是坚持资源整合,凝聚服务“一条心”

加强资源共享下沉,自2022年以来,远程心电和影像诊断中心累计为基层开展诊断43.9万人次。针对外转集中病种强化专科建设,县人民医院一共建设7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临床服务“五大中心”。组建城区慢病管理中心,下沉22个慢性病种,县级医院慢病门诊人次下降了61%,逐步推动慢病管理有序回归基层。

四是坚持责任共担,激励共享“一体化”

统一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编外人员基本工资、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执行标准,解决各成员单位编外人员薪酬标准不一致等相关问题;把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给总医院统筹使用,实现了医保基金连续4年结余,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强化。


在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活力、提升他们服务能力和积极性方面,新平县紧紧围绕绩效改革这个核心和关键,建立“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基层就诊率、基层出院人次占比较2020年分别提高了12个和17个百分点,基层能开展的手术种类增加,手术量也有较大提升,更加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就医。

一是政策保障“强支撑”。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每年由县财政拨付安排200万元设立卫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管理,县域医共体编制实现总量核准,动态调整。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间统筹可以调配使用。出台基层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医疗业务盈余的80%可以用于考核发放增量绩效工资,年人均增量绩效工资较改革之前有比较大的提高。


二是推进下沉“实打实”。建立下沉基层专家履职考核结果与帮扶成效捆绑,职称晋升与下沉实效捆绑,基层分院绩效工资分配与总医院对分院的考核结果捆绑等相应工作考核机制。


三是抓实考核“重激励”。制定“一院一策”绩效分配方案,突出对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出院人次占比、手术量增幅等重点指标考核评价。设立中西医联合诊疗奖励、重点专科建设奖励等单项奖励,引导临床科室强化多学科合作、深化中西医协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重磅!又有两家医院撤并整合,公立医院合并潮正加速来袭    晋升有望!职称评审新规:工作15年中级7年,可申报副高!这类医生直接聘任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