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多点开花,医院结算效率提高只是其中之一。
30天→1天,
医保回款开启“即时到账”时代
多地提前完成年度基金清算
6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湖南省提前完成年度医保基金清算 精准赋能3.1万家医药机构》。
据文中披露,近日湖南省医保部门宣布,全省15个统筹区提前1个月完成上年度医保基金清算工作,共向3.1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拨付清算资金92.2亿元。
除了湖南外,河南、山东等地也于近日宣布已提前完成医保清算工作,分别拨付清算资金168.16亿元和92.88亿元。
文中介绍,2024年12月湖南省医保局已下发清算工作通知,制定了全省DRG/DIP清算方案。从今年3月起,每周对全省医保基金清算进度进行调度,每月对全省清算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通报。
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推进也迎来提速。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于每年度1月上旬自愿向统筹地区医保部门申请预付金。与此同时,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也加速落地。
6月11日,国家医保局还转发了湖北日报题为《医保对医院的回款周期从最长30个工作日到最快1天》。
其中提到,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全面推行即时结算,6月底前将全面落地,共拨付了7.3亿元即时结算的医保基金,部分医院的回款周期已压缩到了最快1天。
2025年5月31日上午7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账户准时收到前一日医保垫付款项。作为湖北省首个医保即时结算改革试点单位,该院自3月13日以来已实现医保资金“日拨付”常态化运行,将传统30个工作日的回款周期压缩至最快24小时。
据院医保办副主任罗毅透露,此前因资金垫付压力,医院在药品耗材采购及学科建设投入上常受掣肘;如今日拨付机制如同“资金活水”注入,极大地缓解了医院的垫付资金的压力。
湖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游源表示:医院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带动药品耗材供应商回款周期缩短,缓解医院垫付压力,形成‘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能够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此外,同步结算也在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启动试点,实现基本医保和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一体化同步结算。
医保清算加速,医院发展新契机
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自DRG/DIP2.0版分组方案以来,明确要求2025年6月底前完成年度基金清算,有力推动了医院资金周转。目前,各地清算工作进展迅速。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河南19个统筹区提前2个月完成结果确认,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168.16亿元,2040家医院获结余留用资金14.41亿元;山东18个统筹区在4月30日前完成2024年度清算,累计拨付92.88亿元,其中职工医保52.77亿元、居民医保40.11亿元,有效缓解了医院资金压力。
医保清算加速既缩短医院回款周期,也成为检验医改成效和落实激励政策的关键。DRG/DIP2.0方案中的特例单议制,为创新药械支付改革打开突破口——山东2024年对5%的DRG病例和5‰的DIP病例开展专家评审,为通过评审的特例单议病例追加支付18.65亿元;河南出台管理办法规范预付金、特例单议等五大机制,为清算工作提供制度支撑。清算提速的同时,监管力度同步加强。山东2024年依托国家智能监管系统实现联网结算费用全流程智能审核,核减不合理支出1.1亿元,叠加人工抽查开展DRG/DIP专项审核,再扣减违规费用约2亿元,通过“智能+人工”模式筑牢基金安全防线。
医保即时结算改革给医院带来多重利好:
一是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如宜都市定点医院回款周期从最长60天压缩至2天,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二是助力内部管理优化,即时结算让医保扣款问题实时暴露,某医院通过分析结算数据及时调整用药规范,降低拒付风险的同时提升医疗质量;
三是密切医保部门与医院的政策衔接,宁波试点医院通过即时结算机制及时跟进政策动态,合理调配资源提升管理水平;
四是稳定医务人员收入预期,医院资金充裕后建立绩效奖金、科研奖励等激励机制。
从基金清算的提速,到即时结算的落地,再到监管体系的不断强化,医保改革正向着更加高效、规范、协同的方向持续推进,不仅守好老百姓的“救命钱”,也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钱”,让医保赋能医疗发展,实现医保、医院与患者三方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