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文件,明确这些评价指标→

2023-12-05 05:28
来源:医学界智库、国家卫健委   作者:

绩效考核有“国考”,声誉排行有“复旦榜”(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但长期以来,虽然各项评审中有对患者满意度的相关评定,但针对“患者就医体验”的“国家级”评价指标和操作规范却一直缺失。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重磅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2023版)》(以下简称《操作手册》),涵盖了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和全程6大维度的27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后还详细注明了政策依据、定义、目标和考核细则等内容。

《操作手册》指出,参与“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评估的对象主要是经各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登记执业的二、三级医院(其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其他部门、行业所属或者管理的三级医院,大学附属三级医院,均参加属地评估。


《操作手册》列明的27项指标中包含19项定量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定量指标所需数据为评估年度1月1日—12月31日的数据,充分体现了可量化、可操作的特点。除此之外,《操作手册》还有哪些亮点?亮点背后反映了提升医疗服务的哪些重点任务?


亮点一:关注医疗效率,

精简就医流程

《操作手册》的多项指标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有所重合,这些重合的指标大多有关医疗机构服务的效率与流程的科学性。例如门诊患者预约诊疗率 (指标1)、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指标4)、门诊患者预约到院后平均等待时间(指标5)、急诊留观患者平均滞留时间(指标12)。


一些定性指标同样体现了医疗效率的重要性。例如“是否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指标8)。即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预缴押金,不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待本次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北京、深圳、厦门、云南、长三角等省市和区域近两年还推行了“信用医疗”,患者甚至可以在离开医院后再进行费用支付。


亮点二:关注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注重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

加强院前院内衔接是27项指标体现的重点之一。120呼叫反应时间(指标9)和院前医疗急救3分钟出车率(指标10)都有关急救成功率,是否设置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包括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指标11)也以定性指标的形式被写入《操作手册》中,这些指标的建立都有助于医疗机构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亮点三:关注疾病分级管理,

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就诊

“分级诊疗、强基层”是本轮医改强调的重点。在医院人力和服务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患者全部“挤”在大医院势必会影响就医体验,依靠医联体进行上下转诊的重要性得以凸显。门诊号源下放比例(指标2)就体现了这一政策指向。


8月7日,国家卫健委在《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还提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



亮点四:关注医疗服务的支撑性工作,

注重服务内涵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的重点任务中提到,要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操作手册》中,有关医院信息化服务、护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内容也囊括了一众指标。包含智慧医院建设分级(指标25)、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占比(指标22)、是否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指标23)等等。



亮点五:关注医疗服务的人文性,

满足多元化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涉及疼痛管理等体现“医疗温度”的指标也同样被列入了《操作手册》内,例如是否设置新型门诊(麻醉、疼痛、药学等)服务(指标7)与分娩镇痛率(指标16),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此外,“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的理念也体现在了此次的评价指标中,例如门诊提供MDT服务的病种数(指标6),鼓励医疗机构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


除此以外,是否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指标26)、是否建成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指标27)等指标也已定性的形式被写入《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操作手册》的27项指标具体如下:



给医务人员合理定薪,提高稳定收入比例!一省发布医改重点:21项具体任务揭秘!    即将严查!卫健委发文:整顿院外处方,医生不能钦点药店,明年将全省飞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