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课程内容

10min还是5min?输液组间冲管竟有这么多讲究!习以为常的护理操作也许是错的

2019-06-28华医网

组间冲管你冲干净了吗?

一天,一名患者的脂肪乳滴完了,需要输一瓶冲管液,然后继续输其它的液体,我像往常一样给患者换了一瓶0.9%的生理盐水,并交代家属冲10min即可。

从病房出来的路上,我带的实习护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冲10min而不是5min啊?能冲干净吗?


我楞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嗯,咱们科一般情况下就是冲10min,差不多能冲干净。


这名学生显然对我的回答不满意,接着问:老师,如果是老年和小儿,滴速慢,冲10min能冲干净吗?


我:特殊情况那就多冲一会儿,比如说这瓶脂肪乳,如果10min后输液管里面还有白色残留,那就再多冲一会儿……

回到护士站,我仔细想了想,学生问的这个问题确实没有想过,从我工作开始就是这样做的,没觉得不妥,可问题是依据在哪里?我决定回去查查资料再给她一个确切答案,同时鼓励她自己也查资料寻找答案。


组间冲管5min还是10min确实是值得思考的,我们每天都在给患者输液,输液过程中遇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时,在两组液体之间就要使用一瓶冲管液,临床上很多情况都是医生开出医嘱,多数都是0.9%生理盐水20ml冲管或者50ml冲管,但是能否冲干净这个事情好像也没有深究过,甚至有些医生需要护士提醒才知道要开冲管。那么冲管真的那么随意吗?你有没有思考过,到底冲多久,冲多少才能冲干净呢?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如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用药的情况,药液在莫菲氏滴管或输液器中混合,可能会出现配伍变化,临床上一般用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在不同液体组间冲洗输液管,目的是为了将上组的药液冲洗干净,以免与下组的药物相混而发生输液管内反应。有学者调查过在经过冲管后输入临组药物时,输液管的末端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浑浊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冲管液量不够,导致有配伍禁忌的药物相混。但是,究竟多少液量能够将输液管内的药液冲洗干净,在临床中并无明确的规定。


有学者曾调查研究过为患者换药过程中常规利用生理盐水冲洗莫菲氏滴管,记录输液过程中不良药物反应,其不良反应比率远低于常规输液组。生理盐水常规间隔冲管能有效防范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另有学者李静也曾在发表的文章《输液组间生理盐水冲管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中指出,对老年康复科一病区静脉输液的1250人次,都执行静脉输液组间生理盐水冲管,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患者及家属反应良好,效果满意。可见输液组间冲管确实是防止两种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产生反应的常用方法,然而冲管剂量却是众说纷纭:


冲管液剂量的研究

有学者经实验研究认为冲管液量应为44ml,也有人认为50ml合适,学者贾洪等对9种静脉输液药品组间冲管液体安全量的测定发现,冲管液量为22~40ml时,90%以上的药品溶液的光密度下降了95%,认为40ml冲管液量能够使输液管内药液达到不发生反应的安全用量。


学者陈俊华等人在推演冲管液量的数学模型并以体外实验进行验证中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冲管过程受到小壶内的原药液体积、滴注速度、管壁的吸附力以及流体力学等各因素的影响,其体积越小,所需冲管液量越少。


学者王加新对临床常用的7种静脉输液药物使用0.9%NaCl溶液进行冲管,探讨冲洗输液管合适的液体剂量,结果显示,冲管液量40ml可以认定为能够使输液管内药物达到安全浓度所需的冲管液剂量。为临床工作中安全使用合适的冲管液剂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冲管方法:

有学者曾研究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冲管能使被冲洗药液残留量无限接近于零,避免残留药物与下一组药物发生配伍禁忌。


空气阻断法冲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在第一组药物输至莫菲氏小壶下3-5cm处,换上冲管液(17ml),将滴壶挤入冲管液至1/2,将滴壶下端空气弹入滴壶内,待冲管液滴至药漏处,换上第二组药物,对冲管液严格进行控制。


这与陈俊华等人通过数学模型证明的结论一致,即:墨菲氏小壶内的药液越少,冲管时间越短,冲管越快,使用冲管液量越少。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抢救用药时,尽量让滴壶内的原药液滴净,然后挤压小壶,使壶内为冲管液,能够最快的冲洗干净,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且节省冲管液。


前段时间听一位老师讲课中提到,使用脉冲式正压冲管的方式使冲管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更能减少导管中药物残留,达到清洁和漂净管壁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例如PICC导管,因较一般留置针长得多,且管径细,往往有更多的液体残留在管壁上。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输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后及时正确脉冲式正压冲管可以减少堵管,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但是在临床上,往往因为人力资源紧张,护士工作量较大,无法实现输液组间脉冲式冲管,而且使用注射器只能冲干净导管中的药物残留,上端输液器中的药物残留无法冲洗,只能更换新输液器,增加成本,因此,这种方法还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莫菲氏滴管内两种药物混合相溶,一旦药物性状发生变化如沉淀或变色等说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输入人体后也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造成机体的损伤,以致发生医疗纠纷。因此,静脉输液时的药物配伍反应值得重视。


由于冲管方法和冲管剂量长期以来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医生开出的冲管剂量具有随意性,缺乏科学依据;部分医生主观上不严谨,开医嘱时不写冲管剂量,用“少许”“适量”等代替。若冲管液剂量过大,虽然液体能被冲洗干净,但增加了患者的输液量,尤其对于需严格限制液体入量的患者和儿童,可导致血液循环容量增加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若冲管液剂量过少,输液管内液体冲洗不彻底,导致药液残留。有些低年资护士在执行不规范的医嘱时,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既不清楚用多少剂量冲管才算合适,又不能有效地与医生沟通,在执行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凭经验理解医嘱和估算冲管剂量进行操作,存在随意性。

防止两种药物发生配伍反应,关键是把握合适的冲管液剂量,而不仅仅是一冲管时间为依据。临床护士应严格遵守输液冲管医嘱,切不可盲目执行不规范的输液冲管医嘱,摆脱随意性及盲目性的冲管操作,使组间冲管向科学性、规范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加新.静脉输液中不同药液之间冲管液安全剂量测定[J].吉林医学,2017,38(06):1182-1184.

[2]赵静,冯莉.急诊科静脉输液组间常规冲管的调查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4):33-34.

[3]张芹.脉冲式正压冲管在中心静脉脂肪乳剂应用后降低堵管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09-110.

[4]陈俊华,轧春妹,张先军,殷桂春,魏文敏,冯建.静脉输液组间冲管液量数学模型及体外实验研究[J].天津护理,2014,22(02):100-101.

[5]姜桂平,朱玉红,关鑫,王亚丽,杨桂云.空气阻断冲管法隔开有配伍禁忌药物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2,25(01):139-140.

[6]李静.输液组间生理盐水冲管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9):5918.

[7]贾洪,潘赞红,轧春妹,王跃飞,李秋伟,李润琴,徐静.9种静脉输液药品组间冲管液体安全量的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31(07):80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