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课程内容

如果每天的步数=月薪,每个当护士的都能月薪过万!

2019-06-25华医护事

说到最能“走”的职业,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可能第一印象会想到是快递员?送餐员?


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护士吧,因为相比较之下她们的工作场所固定,且空间相对不大。然而就是在直线距离几十米的职责范围,在这十多二十个小小的房间里,他们每天却要来回奔走跑动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周而复始。


曾有人在医护工作者之中做了统计和调查,每个岗位的护士日平均步数基本都在10,000起步,相对忙碌的科室更是可以轻松破15,000。更有小伙伴的步数每天达到20,000+ 也是很平常的事!

如果护士的工资月薪数就是我们上班时的平均步数,你觉得怎么样呢?

笔者作为一名护士,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

07:30

到达科室换好衣服,接好用品,准备交接

07:45

床旁交接病情、输液情况,危重病人查看翻身皮肤,查看各种管道情况。接班还要熟知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我都会习惯性的写在随身的笔记本上。

08:15

所有交接完毕,走进治疗室开始配药。整齐划一的输液瓶齐刷刷的立在台面上,一个个整整装待发等着我的“垂青”。

9:00

开始输液。输液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有Q4、Q6、Q8等等的补液,则要先接,抗生素,因为要现配现用也要优先输注,还有一些病情紧急优先等等情况。当我接了一半的补液后,病房的铃声便开始接连不断的响起,“护士护士,我这边补液打完了”“好的,您稍等,马上过来”刚刚把A的补液换号,那边32床铃声又响起了,“护士,我手有点疼,您看看是不是肿了?”“护士护士,我母亲要小便,您可以帮一下忙吗?”各种状况应接不暇,在这十几平的小房子像个陀螺转啊转。

10:00

返回治疗室开始配第三组补液,还没配几个,病房铃声已经接二连三响起,全部配好挂瓶。

10:30

有新病人入院,协助医生检查,给新入院患者做入院宣教,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等,然后带患者去病床。

11:00

测量全部病人的体温、血压,同时询问大小便情况,同时还要告知欠费患者缴费,处理病房突发状况等等。

11:30

处理新收病人医嘱,开始新一轮的配药打针治疗。

12:00

发放口服药,同时抽空将测量的生命体征录入电脑。

12:45

跟搭班护士轮换热饭、吃饭,热饭期间又去换了4个吊瓶,热饭吃饭15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期间铃声不断,真是觉得吃口饭都像打仗。

13:30

配第二轮雾化药、Bid补液、定点治疗及写记录。

14:30

接收新一轮入院患者,处理医嘱,配药打针。

15:30

下班前巡视病人动态、输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整理一下病房,清理处置室和治疗室的用物,准备好交接。

16:00

交接完毕,洗手、脱口罩、换上便衣准备下班。我从口袋拿钥匙时发现口袋里鼓鼓的,有笔记本、小剪刀、笔、胶布,翻看手机30多条微信未查阅,微信运动步数达15000+步,就这样结束了忙碌而充实的8个小时白班。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患者对着正在电脑前过医嘱办出院手续的护士大吼“我补液打完了,为什么你坐着玩电脑都不给我换补液?”


其实,护士坐在电脑前,不仅仅只是过医嘱,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如果把步数转化成月薪,相信大家的月薪起码一万起步,平均月薪12,000-15,000,轻松迈入中产阶级的行列!甚至有些比较忙碌的科室,达到20000、30000也不在话下!


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步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据说每天行走一万步就达到了锻炼效果。很多人可能会说,护士每天轻轻松松行走过万的步数不仅挣钱了,还能锻炼身体,简直再好不过了。可实际上,运动量真的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只有是在有效运动的前提下,步数过万才能达到锻炼效果,那么有效运动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第一:必须是有氧运动;


第二:运动时要达到心率增快,原则上不超过(170-年纪);


第三:运动强度要达到自我感觉微喘、微出汗、心跳适度加快;


第四:有效运动后个人的身体感觉是舒适的,充满活力的。

护士A:“今天腿走的好疼啊”。


护士B:“我也是,而且腰酸背痛的,真想立刻躺床上。”


这是护士下班后常见的对话,过万的步数并没有给护士带来一个强壮的体魄,相反更多是静脉曲张、过度劳累导致的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繁忙的工作也常常导致护士经常忽略家人。


尽管经常忙的吃不上饭,经常跑的像个飞人,尽管我们放弃了逢年过节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奋战在临床护理一线,尽管我们已全无生物钟的作息规律,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巡视于各个病床,但是每当看到患者绽放的笑容,患者的一句感谢,患者康复出院的喜悦,得到家属非你不可的信任,虽然没有如步数一般过万的月薪,但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依然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作 者 / 黄林英       作者单位 / 珠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