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网官方微信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今日头条

镇江23家二级以上医院停止门诊抗生素输液

2016-06-29 10: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很早提出的基本用药原则,在现实中却严重“跑偏”。根据省卫计委下发的通知,今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年底前,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昨天,市卫计委召开媒体见面会,详细解读这一政策以及我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目前执行情况。

现状: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输液

市卫计委副主任邵教介绍,一般来说,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也是国际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静脉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热原反应、局部刺激、溶血反应、水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等,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ADR)占不良反应总数的57.8%。

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生产104亿瓶静脉输液液体,相当于人均8瓶,远超过国际人均2.5-3.3瓶的水平。中国安全注射联盟报告,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约39万人,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输液,95%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新规:分两步走实施“限输令”

2015年11月省卫计委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文件明确要求: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同时引导公众理性的医疗消费,可以起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将分两步走实行“限输令”,即7月1日起取消门诊抗生素输液,年底前全面取消门诊输液。

“如果门诊患者需要输液,该怎么办?”邵教解释,“首先这是一个悖论,静脉注射是‘最后的给药’,一般门诊病人并不需要这种治疗方式。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我们采用了这一不合理的方式。”

“门诊输液被取消,会不会出现‘被急诊’‘被住院’现象?”他表示,“普通门诊病人转为急诊病人有较为严格的流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转急诊。”目前,我市各大医院已开展充分宣教——输液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大部分患者的认同。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朱朝阳补充,各医院针对急诊和住院病人,也都在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省卫计委下发通知后,我市卫计委也提出了“稳步推进,逐步过渡,全面实施”的工作方案,目前我市各医疗机构已根据制订的工作方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意义,逐步减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严格控制在20%以下,减少不必要的输液。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该院院长助理毛镇伟介绍,他们从2012年开始实施抗菌药物专项管理,门诊输液量大幅下降,目前每天的门诊输液量为200人次,逐步实现由“限”到“禁”。此外,部分医院已经开始限制门诊医生开抗生素的处方权。

执行:儿童医院为何不限,社区医院可随意输液?

截至目前,全市各二级以上医院已在确保医疗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了门诊停止输注抗菌药物(除儿科)、减少门诊输液的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新规,儿童医院不在取消输液范围,意味着我市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保留输液。江大附院儿科主任医师顾兆坤表示,这是考虑到了患儿的特殊性,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其免疫功能弱于成人,体质较为特殊,容易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比如感冒可能转为肺炎等等。因此,儿科门诊暂不取消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他也强调,“不使用抗生素,也能治好病”,患儿常见的感冒发烧、腹泻、过敏等症状,不是抗生素所能解决的,“以感冒发烧为例,80%-90%为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其实没有用;再比如秋季腹泻,使用抗生素在杀死细菌的同时,杀死了上百亿的有益菌,易引发其他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取消儿科门诊输液,又势在必行。

对此,邵教表示,儿童医院不在此次取消输液范围,并不意味着不取消,而是将分阶段禁止,特别是在目前儿科服务供给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迫在眉睫的是解决这一问题,使其满足需求。

另外,社区医院目前也不执行“限输令”,但不表示在基层医院可随意进行抗生素输液。据了解,“输液处方”不是随便可以开的,对社区医院医生开抗生素处方有严格的控制,省卫计委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于滥开抗生素医生将取消抗菌药处方权。

青岛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条件 最高奖500万    健康大数据如何改变生活
  • 静脉活性药物在痔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 细胞凋亡机制
  • 从心血管一级预防看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
  • 胸椎管狭窄症的诊疗策略
华医网提供医学教育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