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

黄新保

2015-08-24
来源:江西省   作者:新余市观巢镇南布村第三卫生所

个人简介:

黄新保,男,出生于1959年。1976年在观巢卫生院学习,1979年在新余卫校进修一年,1992年在江西省乡村医生函授班学习

参选“好医生、好护士”的主要事迹:

1976年黄新保在观巢卫生院学习期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取得了乡村医师资格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很普遍,南布村有60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是镇里人口最多、道路最艰难的村,村中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因此,上门治疗成了黄新保每天的工作,通常一个电话响起,他就得赶紧出诊。三十七年来,黄新保都不记得出诊多少次了,也不记得由于出诊而行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次跤,他的脸上至今还留有出诊摔跤而留下的纪念。但他从没有收取过群众的一分钱出诊费,为当地的村民减少出诊费用数拾万元。三十七年来,黄新保跑遍了本村委和周边的每一个自然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有哪些疾病,谁对什么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2003年“非典”在全国流行,外出打工人员如潮水般的返回家乡,黄新保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给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而且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家家户户,同时出黑板报宣传“非典”的预防知识。在预防“非典”的几个月时间里,黄新保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人瘦了一圈,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镇党委,卫生院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赞扬。

爱心是黄新保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十多年前的十二三月的一个晚上,一村民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黄新保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黄新保通过多方联系,亲自将病人送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患者住院期间,黄新保还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外县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黄新保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市开展,黄新保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前年我市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黄新保医生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几年前黄新保考虑自己年纪大了,要是自己以后老了无法行医了,村民们要治病该怎么办,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在儿子黄云根的心里,父亲的工作是个苦差事,而且收入微薄,对于父亲想让他当乡医,自然是坚决反对。黄新保一有时间就做儿子的思想工作,通过黄新保苦口婆心的劝导,感动于父亲不惧艰辛的坚守,儿子的想法慢慢转变了,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好机会,更动员妻子回到家乡,与父亲共同承担起乡村医生的职责。

黄新保同志以他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先后于1995年被江西省卫生厅中医处评为“江西民间名医”、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0年被中国民间名医大全品味“中国民间优秀名医,2014年被评为江西省最美乡村医生”等称号。

徐良志    何婷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
承办单位:华医网
支持媒体: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健康报 医师报 生命时报 医学科学报       新京报京华时报光明网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新浪健康搜狐健康      网易健康39健康网